首  页欢聚一堂朝花夕拾回乡掠影霜枫傲雪闲情逸致秋日悠然
《生于五十年代》观后
2020-05-04

作者:刘光文
  
  非常喜欢《生于五十年代》纪录片。昨天虽然入睡很晚,我仍旧一点一点的看完了视频的上下集。我其实也算五十年代的人,出生1949年10月,离真正的五零后只差一个半月。影片台词说的好,这一代年的经历伴随着我们国家的每一段成长与曲折。从幼年到少年直至青年的远赴边锤,返城工作……,一幕一幕历历再现。虽然片中釆访的佳宾是诸如陈丹青,毕淑敏,艾未未,以及姜昆这些明星公众人物,但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我们每个五零后的人相差不多。深入影片,视频开始不到一分钟就给我带到了儿时的回忆中……。新中国成立后的清晨北京,晨曦下的妙应寺白塔,周围四合院民居的屋顶。一九五六年我家从北京西城区北边搬到离白塔寺只有一站地之遥的兵马司胡同。那座白塔就象个圆心,把我和住在锦什坊街的闻逸萍,以及我们的小学母校“锦什坊街小学”,中学母校“北京第四十一中学”,划在圈内。离白塔的半径距离正好都在徒步十分钟左右。在这样的半径圈内,来来往往,不知不觉度过了我们的学生时代。而这个漫长的中小学生时代最难以分开的就是我和我的终身好友闻逸萍。
  逸萍的家五十年代初从南方江苏金坛来到北京,就租住在与锦什坊街小学一墙之隔的院子里。1958年9月1日我们都在这个小学上一年级同班又同桌。他的家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候由于教室紧张,我们上课是二部制,每天只上半天课。正西方的胡同尽头,是老城墙的豁口。那里是孩子们的娱乐天地,前面是一条长长的护城河,背靠首厚厚的老城墙。顺着残破的墙砖爬上去,老宅,木桥,小河尽收眼底。这里成了附近中药厂的晾晒地,小孩子淘气,常舔舔这,嚼嚼那,最喜欢拿“甜甘草”解馋。护城河里的水不是很清澈,但沒有污染,里边有一群群的小鱼仔,春天开化后,逸萍和我经常带个瓶子去捞小鱼。记得有一次开春还没脱棉袄,我们边玩边闹,我的袄袖一下插到水里,两袖浸湿冰凉刺骨,我和逸萍一起回到他家,逸萍的妈妈给我棉袄烤干换好暖暖呼呼回家了。看到了白塔,想起了阜城门,想起了城墙和护城河,必然想到锦什坊街,更想起我幼时的发小、伙伴、同学闻逸萍。
  
  
首  页  |  欢聚一堂  |  朝花夕拾  |  回乡掠影  |  霜枫傲雪  |  闲情逸致  |  秋日悠然
服务热线:QQ-1263405402 QQ-1735254379 QQ-34254906 E-mail:gc2l@foxmail.com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工程二连暨木材厂全体知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383号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506466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