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欢聚一堂朝花夕拾回乡掠影霜枫傲雪闲情逸致秋日悠然
领教严寒
2013-09-17

作者:林学崇

  第一次上山伐木是1969年末的初冬。那年我19岁,是一名推土机学员。正是年轻气盛火力壮的年龄。伐木的大部人员都已上山了,我们的推土机也上山了。只是拉我们推土机的汽车坐不下,所以车长让我等以后搭车上山。一天上午一辆解放牌汽车来连队接我,我赶忙穿上我父亲穿过的旧半身大衣,(68年的北京知青未发大衣)戴上羊皮帽子、手套,扛上行李,上了汽车。这是一辆载重4吨的普通敞篷货车。车上已有十来个人,他们都是别的连队的。其中也有两名女青年。大家都坐在自己的行李上。我也不例外。靠汽车驾驶室背风的地方均已坐满了人。我只好坐在汽车的中后部,也就是最后一排了。这天虽然是个晴天,但是阳光不是很充足。平日气温都在零下10度左右。刚上汽车时身体尚有热量,故未觉得太冷。车上的人还聊着天。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车速的加快,寒风嗖嗖,这时车上的等效温度估计应是零下20度了。刚才还热闹的聊天场面,顿时冷清下来。渐渐没了声音。只见大家都把帽子紧紧拉下,尽量把头额部多遮盖一些,把帽绳紧紧系好,把大衣领子立起来挡住脖子。人们都低头、弯腰、搂漆缩成一团,背着风坐在行李上。没过多久,身上感觉由冷变得很冷,变得手脚发木。大家不断地跺着脚,搓着手。坚持着、坚持着。经过一个多小时,中午时分到了虎林县城团招待所。大家下车后,冻得说话都不利索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不要先进屋,先在外面活动活动。”我跺着脚,然后小跑着。由于下车没风了,所以感觉好多了。我活动了近半个小时才敢进屋。吃中午饭时,我这个不喝酒的人,想到下午还有多半路程,也要了一两白酒,就着午餐喝下。在虎林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后,又出发了。从虎林到杨岗是沙石路,比团部到虎林的路要平坦的多。所以汽车跑得也快多了。车上的风大约有4、5级。刺骨的寒风,刮在脸上真象无数小钢针扎在脸上。我用戴棉手套的双手挡在脸上,卷曲着身体,任寒风凛冽。心里想着:“这点冷算什么!比起长征红军过雪山时好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领袖的语录和豪言壮语激励着我。战略上藐视寒冷,但战术上也得重视呀!我不住地跺着脚,活动着手。中途,突然有人喊:“你怎么啦!”我扭过头一看,“啊!”原来是两个女青年脸上的两边各冻了一块粉红色的伤。眼睛被风刺得不住地流着泪水,泪水流到冻伤 处,加重了冻情。不一会儿,眼见着粉红色变成白色。“不好!这样下去非冻坏脸不可。”这时前边的人敲响了驾驶室的后窗。车停了下来,司机一看,不好!如果这两个女青年再冻下去,脸上非留下终生悔恨的伤疤不可。驾驶室副座上一位年长的女同志下来了,把座位让给这两个女青年。车又继续前进了。黄昏时,到了杨岗。在这里我们休整了一下,活动活动身体,暖和暖和。接着又上路了,这时车开始进山了。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谷行进,道路崎岖不平,车子晃晃悠悠。风小多了,也不觉那么冷了。沿途,白雪皑皑,山峦起伏,林木遍野,整个世界都披上了银装。这就是我们上学时听说的林海雪原吗!大家兴奋不已,忘却严寒,欣赏着沿途的风光。天渐渐黑了,汽车又经过几次爬坡、下坡、转弯、盘山,终于到了目的地。汽车长鸣一声汽笛,人们从帐篷里涌出来,迎接团里的来客。忽然我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顺着声音从人群中看见了我的同学。刚来北大荒时我们分在一个连队,后来我调到工程二连,大约有半年多未见面了。在这里碰见了真是惊喜。大有“他乡遇故知”之感。他们帮我把行李拿下。我们互相问候。他们问我一路感觉如何?我说:“真冷啊!这回可是领教了北大荒的严寒了!”

首  页  |  欢聚一堂  |  朝花夕拾  |  回乡掠影  |  霜枫傲雪  |  闲情逸致  |  秋日悠然
服务热线:QQ-1263405402 QQ-1735254379 QQ-34254906 E-mail:gc2l@foxmail.com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工程二连暨木材厂全体知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383号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5064664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