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欢聚一堂朝花夕拾回乡掠影霜枫傲雪闲情逸致秋日悠然
大理花
2017-12-12

作者:刘长青

  我流连于云南大理苍山洱海间,别人常常向我问起,怎么想到来大理的呢?这就不能不说起两位名人,曹靖华和雷振邦。
  当年在兵团时,马敬师带了一本散文集《花》,他热情的向我介绍该书的作者曹靖华:他是北京大学的教授,精通俄文,翻译过《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铁流》、《保卫察里津》等等,当年是鲁迅的好朋友。再他的提醒下,我想起中学课文“一面”,鲁迅以一圆价格卖给作者一本《铁流》并送给他一本《毁灭》,说:“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这里说的“曹先生”就是指曹靖华。
  接下来,敬师绘声绘色的背诵了这本散文集中的一段描写:
  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大理花娇,娇得文学家想不出词句来描绘。大理花香,香得外来人一到这苍山下,洱海边,顿觉飘飘然不酒而醉。即便在北国还是万里冰封的隆冬吧,而这儿的苍山绿水间,却万紫千红,百花吐芳。
  这段文字,不知道敬师现在是否还记得,我却印在了脑子里。
  心中鲜花环绕苍山洱海的优美画卷,不禁让我联想起“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边好梳妆”的歌曲,那是上小学时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当时人还小,对电影记忆并不深,只记得一点点故事情节,但这首歌的旋律,却很有印象。后来才知道,这优美的旋律,出自音乐大师雷振邦之手。优美的画卷加上优美的旋律,让我对大理这个繁花似锦的神秘地方,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无尽的向往。不觉之中,对各类有关苍山洱海的信息,也格外关心起来。
  
  七二年休探亲假,我和赵益民、张勇、刘丽兰、辛燕(赵益民的表妹)到颐和园游玩,闲聊中得知家住昆明的辛燕下乡时曾经到过大理,就向她询问起大理地理风貌、自然风景,民族风情等等。聊天中,她很惊讶我这个没去过大理的人,居然对苍山洱海了解那么多。于是兴致勃勃的讲了很多大理的风土人情,人文轶事。
  虽然聊得很爽,转瞬又是十几年过去,并没有机会去触摸梦中的仙境。直到九零年上映的《五朵金花的儿女》,我才从屏幕上,再次领略到如诗如画的大理山水。看到清澈见底的洱海水,和水底里清晰可数的五彩卵石,更是让我心动,因为那些年,我周围所有的水域天空,都已经不再是“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
  将来一定要去一次大理,成了当时得一个愿望。
  
  回城后的我,工作在北京远郊密云,穿梭于燕山山脉的青山绿水中,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陪伴着秀美的云蒙山,黄花岭、卧虎山、潮河、白河、密云水库,欣赏着雄伟的水库大坝、险峻的大关桥、深幽雅静的黑龙潭、蜿蜒壮丽的古长城,饕餮着黄土坎的大鸭梨、疃里的密云小枣、银冶岭的山里红、大华山的磨盘柿子、怀柔的板栗、平谷的大蜜桃,到也悠哉游哉。且囿于工作性质和经济状况,暂时放下了想去大理的念头。
  人到中年,更加忙忙碌碌,背起家庭的担子,每天心里是孩子、房子、票子,去大理的愿望逐渐退到了后台,退到了梦想、退到了几乎快忘记的隐隐约约的爪哇国。
  
  退休了,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孩子,我在家庭里的作用也到了退休的位置。真的闲下来了,埋在心里几十年的对大理的向往,就像埋在土里的种子,等来了春风,开始发芽了。不再犹豫,不再踌躇,我终于踏上了实现夙愿的旅程,朝着苍山,朝着洱海,朝着梦中的伊甸园,展翅飞来。

首  页  |  欢聚一堂  |  朝花夕拾  |  回乡掠影  |  霜枫傲雪  |  闲情逸致  |  秋日悠然
服务热线:QQ-1263405402 QQ-1735254379 QQ-34254906 E-mail:gc2l@foxmail.com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34团工程二连暨木材厂全体知青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383号  工信部备案:京ICP备15064664号-6